没想到吧?不同的喷雾技术还会影响杀虫剂的药效发挥!


今天,给大家分享一篇讲药剂喷雾时雾滴大小对药效影响的文章。素材来源是南昌植保会时专家老师的演讲,经大丰收平台菜小妹整理。

开始正文之前,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。

问:打药时药剂雾滴,是粗些好?还是细些好?

答:过粗、过细都不好!生物最佳粒径最好!

上周,在南昌召开的“果蔬顽固性抗性小型害虫防治高层论坛”上,袁会珠老师分享的“果蔬小型害虫杀虫剂喷雾方式对药效的影响”,就回答了这个问题:


被喷出的药剂雾滴就像一颗颗小炸弹,喷在害虫身上,逐渐散开。药剂溶液的量(体积)一定时,当喷出的药剂雾滴越小时,喷出的雾滴的数量就越多,相应的,害虫沾上的药剂的面(面积)也就越大,药剂发挥效果就越好。

但是,药剂过细、雾滴较小,有个致命隐患:药液漂移!例如,除草剂飘到旁边的芒果园子中,引起芒果发生药害。另外,想要把粒径做的过小,对药剂的助剂和施药器械也要求较高,相对会提高成本,不划算。


下面进入正文...

下文经“菜小妹”同意,转载自“大丰收蔬菜植保”。若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删除。

温馨提示:听语音,看全文,轻松理解↓↓↓

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喷雾技术里的生物最佳粒径理论,通俗点说就是当喷出的药剂雾滴粒径变得越来越小时,雾滴数量就会越来越多,害虫身上的受药面积就会越大,药效也就更能有效的发挥!

blob.png

(图解:400、200、100、50微米表示雾滴粒径大小;1、8、64、512表示倍数)

关于“生物最佳粒径”的定义,袁老师下面的一段话总结得很好!

blob.png

生物最佳粒径定义

从喷雾器喷出的雾滴有大有小,雾滴的粒径大小对应雾的分类就有气雾、弥雾、细雾、粗雾。常规喷雾器喷出来的大部分是粗雾,而对于杀虫剂来说,中等级的雾滴是比较理想,当然雾滴越细,越能够表现出杀虫剂的特性!

blob.png

雾滴粒径与分级

blob.png


根据防治对象不同,对应的最佳雾滴选择也会不一样。

防治对象与最佳雾滴大小

袁老师提到,其实每一个农药雾滴可以成一颗“炸弹”,均有其“杀伤半径”。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我们在喷雾的时候,就不必把全部的叶片喷湿透,而只需要将农药雾滴喷在植物叶片或土壤表面,形成一定的“雾滴密度”即可!

blob.png

blob.png


blob.png



不得不说,雾滴的粒径、密度与杀虫剂的药效有很大的关系。举两个例子:当吡虫啉浓度为300mg/L用来防治麦蚜时,试验结果表明,雾滴密度越大,药剂的覆盖率就会越高,防效也会相应的提高;在评价氟啶虫胺腈雾滴密度与豇豆蚜虫死亡率关系中,试验结果就表明,随着药剂雾滴密度的增大,相应的害虫死亡率也在逐渐变大。所以当然是喷出来的雾滴细一些比较好!

blob.png


blob.png

氟啶虫胺腈对豇豆蚜虫喷雾密度与死亡率关系


(文章转自大丰收蔬菜植保公众号)


关注大丰收农资商城公众号,惠享正品农资!

【大丰收公众号二维码】通用.gif


1105 阅读
0 评论
关注
发送

点击右上角“···”
发送给朋友,分享到朋友圈

发送

账号异常

您的账号存在异常操作,已被禁言
如需正常使用,请联系管理员!
(QQ:137297839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