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早疫病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,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发病,苗期发病,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,稍陷,有轮纹。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。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,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,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。中部具同心轮纹,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.主要症状是病部有(同心)轮纹。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,借风雨传播,从气孔、皮孔、伤口或表皮侵入,引起发病,病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,结果盛期发病严重。在气温20~ 25℃,相对湿度80%以上或阴雨天气,病害易流行。重茬地、低洼地、瘠薄地、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。[1] 番茄晚疫病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,幼苗、成株均可发病,可为害叶、茎、果,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。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,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,扩大后呈褐色,湿度大时,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,干燥时病部干枯,脆而易破。发生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温室番茄植株上越冬,或以厚垣孢子形式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。病菌借助风雨传播,由植株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,病情发展十分迅速。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8~22℃,最适相对湿度95%以上。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的适温为10~13℃,游动孢子容易在叶面有水膜时侵染。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~23℃。因此,高湿低温,特别是温度波动较大,有利于病害流行。降雨的早晚和雨日的多少,以及雨量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,均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的程度。另外,氮肥过多,栽植密度过大,保护地放风不及时等因素均可诱发病害。[
玉山县联丰家庭农场
症状识别
属真菌病害,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发病,苗期发病,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,稍陷,有轮纹。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。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,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,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。中部具同心轮纹,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.主要症状是病部有(同心)轮纹。
发生特点
病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,借风雨传播,从气孔、皮孔、伤口或表皮侵入,引起发病,病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,结果盛期发病严重。在气温20~ 25℃,相对湿度80%以上或阴雨天气,病害易流行。重茬地、低洼地、瘠薄地、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。[1]
番茄晚疫病
症状识别
属真菌病害,幼苗、成株均可发病,可为害叶、茎、果,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。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,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,扩大后呈褐色,湿度大时,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,干燥时病部干枯,脆而易破。
发生特点
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温室番茄植株上越冬,或以厚垣孢子形式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。病菌借助风雨传播,由植株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,病情发展十分迅速。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8~22℃,最适相对湿度95%以上。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的适温为10~13℃,游动孢子容易在叶面有水膜时侵染。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~23℃。因此,高湿低温,特别是温度波动较大,有利于病害流行。降雨的早晚和雨日的多少,以及雨量的大小和持续的时间,均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的程度。另外,氮肥过多,栽植密度过大,保护地放风不及时等因素均可诱发病害。[
云霄山珍家庭农场
都昌县矶山王坚家庭农场